首页 >股票 > 正文

“大零号湾”成科创企业“福地” 上海打造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圈

2023-03-28 11:52:58来源:中国青年报

很长时间以来,上海市闵行区的新闻总是与“上海交通大学”“零号湾”“科创”这几个词分不开。最近关于这片区域的大新闻是: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零号湾”被寄予厚望,它由政府和高校共同打造,其中闵行区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是主力军。上海为此还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推进机制——市级层面,相关部门及闵行区、高校院所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要事项;区级层面,突出闵行区属地主体作用,成立“大零号湾”管委会,会同区域内高校院所、企业等各方主体,合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这是一个典型的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圈。上海交大校园内孵化的好技术,可以转移到“大零号湾”内落地;“大零号湾”区域的企业可以直接到高校寻求技术支持,把产业需求反馈给高校。

从“闵大荒”到创新创业“核爆点”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基本完成向闵行校区的整体建制转移。上海交大从原来徐汇区校本部的396.9亩地,一下子拥有了占地近5000亩的校区,大小相当于470个标准足球场。

那时,上海交大的师生们调侃自己搬到了“闵大荒”。“今非昔比,势已经成了。”上海交大“大零号湾”专项办副主任、副教授张志刚是“零号湾”最早的发起人之一,他自称是“零号湾1号服务员”。

2015年“零号湾”在紧邻上海交通大学的西北角启动建设,目前连同闵行区“环上海交大、华东师大”核心区域约17平方公里被拓展为“大零号湾”,已经成为完整创业服务平台和成长培育生态体系的科创集聚区。“大零号湾”现有已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这里没有围墙、没有物业,开放式科创街区对青年创业者吸引力极大。

“‘大零号湾’其实代表的更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而不仅是物理范围的扩大。”张志刚说。

根据上海市发布的“大零号湾”建设方案,到2023年年底,这里的高新技术企业将达600家以上,估值亿元以上企业超过70家;到2025年,“大零号湾”将基本建成,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家以上,区域产值规模达千亿元级;到2035年,将形成万亿元市值的高技术企业集群,最终将“大零号湾”打造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的“核爆点”。

张志刚一路见证了这片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圈的崛起。这是一个典型的由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同协作的产物。

上海交大整体搬迁至闵行区本身,就是一个庞大布局的开始。时任闵行区委书记黄富荣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1世纪初的闵行每年GDP增速都保持20%以上,却没有高新技术。他在一次参观印度班加罗尔高科技园区后,与当时的上海交大校长、紫江集团董事长等商量,要建设一个区、大学、企业联办的紫竹高科技园区。

当时紫江集团斥资数亿元,帮助上海交大扩建闵行校区,同时把紫竹高科技园区挨着交大建。紫竹在交通、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但高科技企业依然会在这里落户,因为这里有交大。

闵行区也在这里大手笔投入。最近5年闵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占GDP的近10%,远高出4%的全市平均水平。这个大学生口中曾经的“闵大荒”,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18家,9位院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9位正高级专家为区内科创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帮助科创企业做大做强。

张志刚告诉记者,闵行这笔占GDP比重近10%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紫竹高新区、上海交大、华东师大、航天八院、闵行开发区等南部片区。而这里,就是“大零号湾”。

破解创业公司一出校门就“关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上海交大是国内最早把科技成果转化体制突破拿到明面上来探索的高校之一。它早早成立了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事项。

2011年,张志刚加入了上海交大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那时,交大已探索性地把教师离岗创业、研发团队技术入股等束缚科研人员的绳子剪断了一些。但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好不容易撮合一些成果进行转化,之后却发现,一些公司成立后离开学校没多久,就关门了。

张志刚介绍,“零号湾”创立以前,交大项目要在交大周围找到一个集中的办公地点都成问题,更谈不上系统的、针对性的服务。

“你让一个教师去运营一个公司,他跑到市场上,要有完善的市场服务、资源协作体系去支持他。完全靠学校做不了这个事。”张志刚说,当时紫竹高新区的科创团队能帮忙做一部分工作,但明显感到物理载体不够用了、紫竹园区不够地儿了,“最好是把公司开在学校附近,教师和科研团队进进出出方便。一旦离学校远了,教师顾不过来,又没有好的科创服务体系,很容易失败”。

2015年,整合了交大周边旧园区的“零号湾”由此诞生,“1号服务员”张志刚也上线提供服务了。

如今的“大零号湾”,体制机制更加通畅了。闵行区科委也将整体从区政府大楼搬迁出来,直接在“大零号湾”区域办公,为这里的科创企业服务。上海还将设立“大零号湾”专项扶持资金,推动人才与产业政策深度对接。高校周边的交通、住房、教育、医疗配套设施也将抓紧建设。它的未来,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开放式科创街区”。

全流程服务,“大零号湾”成科创企业“福地”

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60余家交大师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零号湾”,总估值超过500亿元,其中估值超过两亿元的企业有29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交大师生或校友在“大零号湾”开办企业已经超过600家,其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排队申请科创板的IPO。

一部分大学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已经享受到了“大零号湾”机制下带来的福利。

念通智能创始人束小康是上海交大的博士后。目前,念通智能的研发团队成员几乎全部来自上海交大。“最早我们就是一个脑机接口的实验室,后来听取了医院临床专家的建议,进行了改进,现在推出脑电帽产品。”束小康介绍,念通的脑电帽可以通过脑电波来控制人体外骨骼,帮助中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而这种康复,比通常使用的人工按摩更加高效。

从校园科技成果转化至今,念通智能一直在“零号湾”。束小康最看重“零号湾”对企业的辅导。针对这些初创企业,“零号湾”每周都会有一次创始人例会。每周四晚上,大家一起约在张志刚的会议室,分享心得、解决问题。

念通智能2021年的第一笔Pre-A轮融资,就是“零号湾”介绍的投资人。如今,这家公司即将完成A轮融资,估值较上一次翻了一番。

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认为,“大零号湾”的诞生是城市和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他介绍,学校专门设立了针对成果转化服务的支撑晋升通道,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招收技术转移专业硕士。近3年,这所大学科研成果转化超450项,合同金额累计接近30亿元,这个数量是上一个3年的5倍。“实际上已进入爆发期。”丁奎岭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