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报!如何打造社区队伍“人才蓄水池”?宝山高境镇有实招
2022-09-07 17:34:49来源:上海市民政局网站
近年来,宝山区高境镇基本形成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思路,以教育为手段、以制度为抓手,通过转作风、强素质、重服务,打造了一支有朝气、有能力、有干劲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拓宽选任渠道,注入社工队伍新的活力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自2009年开始,高境镇就引入竞争机制,做到社区工作者“凡进必考”,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体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先后14次向社会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招聘要求年龄在40周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同时,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的大学生充实到居民区工作,截至2021年底,共招聘了230多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这个举措的推行,为高境镇打造了社区建设发展的“人才蓄水池”。
面向企业吸纳管理人才。为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综合能力,高境镇尝试面向镇属企业及一些大中型国企,吸纳他们的优秀中层管理骨干加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近年来,共有5名镇属企业的管理骨干和7名宝钢中层管理员工加入了社区工作者行列。
面向居委干部挖掘人才。为改善社区工作者来源单一,积极探索选拔机制,从居委干部中挖掘人才,将年富力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在工作中能得到居民群众拥护的居委干部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
二、注重教育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新招录的社区工作者较为欠缺社区建设的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为使他们能尽快适应社区工作,高境镇紧抓教育培训,完善社区工作者挂职交流,展开互动式教育,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一是针对新上岗社区工作者。注重专业理论及敬业爱岗方面的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二是对在岗人员采取脱产培训。依托一些高校,邀社区建设方面的专家为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三是开展专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方法、沟通技巧、团队凝聚力等社区工作实务方面的培训,提高了社工服务居民的能力。近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培训社区干部 3000余人次,使社区干部较好的掌握了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升了综合素质。
三、严格监督考核,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内在动力
为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竞争激励机制,出台了《高境镇居民区社区工作者考核实施办法》。强化社区工作效能建设,坚持上级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注重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原则,采取业绩考核形式,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拨事业编制、选拔任用、选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近年共从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了12名事业编制,激发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还先后树立了李娟、施琴、刘凤妹等一批优秀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先进典型。
四、狠抓作风建设,强化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
根据区相关文件精神,结合高境镇实际,进一步制定完善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制定《高境镇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
一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考勤制度、值班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探索错时工作制、首问负责制。另一方面坚持传统的群众工作方法,深入居民群众中,坚持和居民面对面沟通,深化完善已有群众工作机制,坚持近年来以民意为导向组织开展的组团式走访群众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要求每个社工每年走访居民不少于200户。通过走访、联系居民,了解居民群众的需求,切实为他们解决急、难、愁问题。
五、加强人文关怀,拓宽社区工作者的发展空间
加强培养。指导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做好年轻社工的“传、帮、带”工作,加大社工的培养力度,制定了《高境镇后备干部考察培养实施细则》,通过“老书记工作室”带教培养,让社工中的骨干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社区工作的政策知识和业务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共有24名社区工作者走上了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岗位,17名社区工作者被选为居委会主任。
搭建成长的平台。镇社区管理办公室联合镇团委成立了“高境青年社区工作者联合团支部”,高境镇青年人才协会也接纳了表现优秀的青年社工入会,让他们更广泛地参与全镇范围的青年活动,为他们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展示的舞台。
经过多年的探索,高境镇基本形成了一支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居民区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科创小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坚持人员结构优化是提升社工队伍素质的有效举措
面对社区工作者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的现状,积极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从企业单位吸纳优秀骨干、选配大学毕业生等途径,选拔一批年纪轻、有能力的年轻人充实到社区,从而使社区工作者队伍年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
2.坚持专业化、规范化的社工管理是提升社区工作者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使社区工作者在城市管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文明创建、民主自治等方面的能力素质明显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抓考核和作风建设,实现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两个转变”,即:从“坐等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切实解决居民生活实际问题,实现 “去行政化”,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坚持人才工程的构筑是提升基层自治共治的重要保证
一是共驻共建成效明显。社区工作者积极发挥作用,搭建载体平台吸引群众参与,从百姓身边的小事、实事做起,让群众有意愿、有平台、有途径参与共同缔造;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器,培育一批社会组织,使其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骨干力量,形成共驻共建机制。
二是协商民主作用显现。发挥居民群众主体作用,以协商民主的方式,通过议事会、议事厅等形式,实现“共谋决策、共管建设、共评成效、共享成果”,凝聚民意、民力、民智和民心。社区工作者积极开展活动,发动居民群众,通过社区环境整治、生态文化、特色文化等建设,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培育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将居民需求和社区特有的文化底蕴、品牌特色、优势亮点融入社区服务过程中,形成了33个富有特色的一居一品项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