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的表现?经济日报采访专家学者
2022-04-15 08:20:06来源:经济日报
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在即。怎样看待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的表现?稳增长如何应变克难?结合此前已发布的相关数据,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投资增势良好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从已发布的1月份至2月份数据看,经济恢复势头向好,为今年一季度开好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我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5.5%左右。北大国发院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认为,这是一个积极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增长目标,也是一个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从需求角度看,今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比去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20.9%,有望继续为全年投资增长作出重要贡献。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1%,比去年全年加快7.7个百分点,有望继续企稳回升。房地产投资回落幅度减小,近期多个城市陆续推出降低按揭贷款利率加点、下调住房贷款首付比例等措施,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会扭转去年增速持续回落的态势。从生产角度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步回升,建筑业增加值增速有望回升。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新动能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一季度,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前发力,适度超前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将有效带动新型基础设施及交通、水利、生态、民生等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同时,工业生产持续恢复且出口强劲,也带动制造业投资维持高增长。
判断经济运行态势,不仅要看增长指标,还要看物价、国际收支等宏观指标。从物价看,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3月份同比上涨1.1%,涨幅与2月份相同。从国际收支看,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9万亿美元,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创新驱动明显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高速分拣机器人正在进行性能测试。李群自动化是一家专注于轻量型高端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与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经理助理梁锦棠介绍,公司新推出的基于工艺包的全新机器人“智能工匠”,将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使用成本。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创新驱动态势明显,智能低碳产品增势良好。1月份至2月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0.5%、29.6%、26.4%。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9个百分点。新业态新模式实现较快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2.0%。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势头较好,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较快,新动能不断涌现出来,继续呈现加速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态势。”刘向东说。
从供给端看,制造业方面,1月份至2月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上年12月份加快3.5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1个百分点。服务业方面,1月份至2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6.3%,快于全部服务业生产指数12.1个百分点。
从需求端看,高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1月份至2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4.4%,快于全部投资22.2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增势较好,1月份至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1.1%。
在要素保障方面,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力度,能源供给稳步增加。刘向东表示,能源双控约束有所缓解,外需扩张仍在持续,将会有效拉动制造业景气回升。
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稳增长力度,宏观政策发力靠前,帮助企业稳订单稳生产,将有效推动经济景气回归。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在持续恢复,并不会因短期风险挑战而迟滞。应变克难稳增长当前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
“此前,我们预期,今年经济扰动因素主要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以及输入性通胀压力等方面,但2月份以后出现了新情况,俄乌冲突对国际政治格局、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等带来较大冲击和影响,加上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都给当前经济带来一定压力。”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受国内外环境变化影响,预计一季度GDP增速较此前预期有所下调。
刘向东也表示,当前疫情多点散发叠加俄乌冲突等风险冲击,经济发展面临的供给冲击、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压力有所加重,经济增长恢复势头会受拖累,其中最大的挑战仍是疫情散发反复。
4月11日召开的经济形势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要求,抓紧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举措,退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专项债发行使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支持企业稳岗等政策的实施,都要靠前安排和加快节奏,上半年要大头落地,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在帮扶市场主体渡难关上产生更大政策效应。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首要的是稳定市场预期,千方百计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引导经济循环全面畅通起来。”刘向东认为,既要落实好对特困市场主体的支持政策,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牵引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还要通过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通过降低实际利率,减轻市场主体融资负担。此外,仍要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能源、原材料、粮食等保供稳价力度,加快形成更加合理的市场预期。
温彬表示,
一季度、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对实现全年目标至关重要。当前,宏观政策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财税政策方面,尽快将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困难行业的经营压力。在货币政策方面,要坚持以我为主,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一方面仍有降准和降息的空间和必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再贷款等结构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优化信贷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