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沪”者在行动:抗疫一线的普通人们
2022-04-07 19:36:20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讯 文/卢思叶 编辑/庄怡)4月初的上海进入了春暖花开的时节,而受疫情影响,城市一直在“慢行”状态。过去一段时间,上海大部分市民居家配合防疫,维持居家生活背后,有一群普通人默默奋斗在一线:在封控小区冒险运维、在深夜寂静的杨浦大桥、在空荡荡的外环路奔波……
不计利润供应蔬菜的农场、连续十几天没回家睡在车里的配送员、日行五万步的分拣员、主动上一线的社区志愿者、从天南地北乘包机支援的生鲜平台员工……一个个普通人让城市心脏得以持续跳动。
生鲜配送员:吃睡都在车上,“养”起一个小区
“你好,请问你们这里卖菜吗?”在停车送货的当口,短短5分钟就有3位小区居民向孙建打听买菜的事儿。疫情期间,孙建明显感到了市民对于买菜的迫切感,也让他多了一分“把菜送到”的使命感。
作为多多买菜的配送员,孙建日常的工作是负责把用户订单从奉贤的买菜仓送到闵行区的团长站点,在疫情发生之前,孙建每天配送的订单量大约在15000份。疫情发生之后,订单量激增了一倍,日均订单量已经超过了30000份,与订单一同增加还有他的工作量。
每天凌晨3点,孙建都要准时赶到仓库,准备接货、退货、出库、分拣、打包、装车,然后把瓜果蔬菜、大米面条、鸡蛋猪肉这些疫情期间最紧俏的物资,逐一配送到团长的站点。等到结束最后一单的配送,已经到了下午5点左右。
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是孙建和同事们这段时间的日常。“在疫情影响下,很多同事因小区封控不能到岗,人手不足,导致每个环节都很吃力,所有到岗同事只能连轴转,甚至吃住全在仓库。”孙建说。
为了给市区送菜,孙建已经十几天没回家了,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干脆送完菜和几位司机师傅一起吃睡在车上。
31日,孙建在闵行某小区送货,受访者供图
由于配送的站点大都是封闭小区,孙建的老婆还担心每天在外面送菜不安全,多次劝他请假回家休息,但孙建想留下来,“现在市民买菜的需求非常大,每少一个人,其他的配送同事就要延长工作时间,要在这个关键时候顶上去,每一单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生计。”
一种使命感支撑着孙建,每次在小区看到居民从等菜时的焦急,变成收菜时的满足,孙建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买菜的团长说,小区里的居民这些天都是靠我们的补给,我不仅能赚钱养家,还能‘养’一个小区,你说我‘使命’重不重?” 孙建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
疫情以来,生鲜零售平台在保供的第一线,不仅有孙健一样的配送员,生鲜站点分拣员、外卖骑手、货车司机都是在一线岗位夜以继日忙碌的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区域仅在站内,一天却能走上四五万步路之多,因小区封控,有些人无法回家……
在奉贤仓库,分拣员郭宪玲经历了入职一年多以来最忙碌的时刻。最近这一个月,奉贤买菜仓的订单量翻了一倍,但因为疫情原因,分拣员到岗率不足30%,“每天都是晚上10点到仓库分拣,早上8点下班,所有人连轴转还是忙不过来”。
郭宪玲在闵行仓库工作,受访者供图
凌晨2点,从各个原产地运送的新鲜蔬菜依次抵达仓库,仓库的进出货达到最顶峰,这也是分拣员们最辛苦的时候,不仅进货量大,还要赶在下一车来之前完成物资分拣。很多分拣员都是在仓库里拉着小车跑,一个晚上就能跑出两万多步。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来自武汉和广州的志愿者组团支援上海保供工作。
武汉人李霞就是驰援团队中的一员,听到上海需要支援的时候,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乘坐火车到达上海后,立马投入到了站点保供工作中去。
一个上午不到的时间,她已经完成近百订单的分拣工作。“累是有点累的,当年上海人把我们武汉人当亲人,现在也轮到我们来帮助上海亲人了。” 李霞说。
此外, 来自北京、广州的美团买菜支援力量也已经到达上海,投入到紧张的保供工作中,补充到货源、骑手、分拣等岗位当中,将全力保障上海市民后续的生活消费需求。
120名深圳员工乘包机驰援上海,图源春秋航空
轮班倒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蔬果负责人:不能袖手旁观
“很多老顾客向我们寻求帮助,希望可以给他们配送蔬菜,我感觉疫情开始严重了。”徐莉萍和郑金永经营的上海金山德昕合作社以种植花果为主,原本要在3月为西瓜授粉忙活的他们,不得不临时打乱节奏,优先为居民供给蔬菜。
接到附近小区需求的当天凌晨,徐莉萍和金地智慧服务集团就开始了第一次对接磨合。
德昕合作社的蔬菜到达社区,受访者供图
合作社有20多名工人,每个人都工作到满负荷:每天凌晨五点开始采摘、打包;晚上七、八点将新鲜蔬菜从农场运出;凌晨刚过,新的需求单就会来到,徐莉萍整理安排后,在凌晨三点发给郑金永;郑金永又在凌晨五点带领工人们再次下地采摘…...
“我们每天基本都是这样,大家轮着睡两三个小时,然后继续干”,农场仅有的两辆货车也不停往返于农场和小区之间。
忙,是徐莉萍这段时间最直接的感受。
一天凌晨两点,打电话给郑金永沟通工作的徐莉萍发现,郑金永还在寻找蔬菜供应商的路上,原来农场库存告急,需要紧急寻找候补农场和协调车辆,以保障第二天的供应。
“我心里着急,睡不着,老郑深夜还在找菜,我还能听到工人们正在打包的哗啦哗啦塑料袋声响。”徐莉萍感慨,这场抗疫真不容易,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
农产品在分拣打包中,受访者供图
实际上,眼下种植工作正进入忙碌阶段,如果要供应蔬菜,势必影响到农场正常生产。要克服的问题不止于此,合作社以往都是批量供货,从未做过零售,这意味着采摘、打包、配送等工作都需要农场自己完成,时间、人力成本巨大。
徐莉萍并不是很在意,她对观察者网表示,虽然辛苦,但既然农场有菜,就不能袖手旁观。
“就是这个很简单的想法,我们就出发开始做了,没想到疫情越来越严峻,有越来越多的人找到我们。”售卖鲜花的利润比蔬菜好很多,徐莉萍认为,卖花是“锦上添花”,而供应蔬菜才是“雪中送炭。
疫情以来,德昕合作社每天能送出约3吨菜,需求量还持续旺盛。“目前需求量远超我们的供应量,很多订单因为人手和车辆不够,都推掉了,如果放开接单,一天6吨菜都能出。”徐莉萍说。
到现在,合作社已经连续忙碌了半月有余,大家的声声感谢和好评支撑着合作社的所有人,继续奋战在保供一线。
标签: 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