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颖委员:以科技创新推动铀资源突破,保障核工业“粮食安全”
2022-03-10 14:15:49来源:澎湃新闻
铀资源之于核工业,重要性好比粮食之于人类。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中国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分析报告曾预测,未来15年,我国核电用铀需求增幅将明显高于全球平均增幅。
家里有粮,心中不慌。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前院长、我国铀矿地质领域领军人才李子颖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国内开发、海外开发、国际贸易、战略储备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天然铀保障供应体系,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强调说,长期来看,要充分保障国内铀资源的供应安全,关键在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铀资源作为重要战略性资源,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突破更多的铀资源,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和核工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前院长、我国铀矿地质领域领军人才 李子颖
李子颖表示,通常情况下,从头到尾落实一个铀矿需要10多年时间,后续开发也需要数年时间进行矿山建设,这就好比种粮食需要经过播种、施肥、收割的过程,周期长、过程中无法逾越,因此必须着眼长远、提前谋划。
李子颖对澎湃新闻介绍说,随着找矿的勘查深度越来越大,找矿难度也越来越大。虽然几代核地质人足迹已遍布大江南北,但仍存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处女地”尚未涉足。“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铀资源突破,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事实上,最近20年,我国新增铀资源量几乎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找到的总量持平,但铀矿勘查人力大幅减少。这充分说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他认为,下一步铀矿地质勘查领域要找到大矿、富矿、经济效益好的矿,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成矿理论的创新。“我国地质条件和成矿条件较为复杂,我所在的研究和工作团队在实践中发现,国外的一些理论并不适用于我国的成矿环境。因此必须通过理论创新来回答‘有没有矿’、‘多深有矿’的问题。只有通过理论创新才能发现铀矿新类型,有望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是许多实际事例已经证明的。”
第二方面是技术进步,矿藏在地下看不见摸不着,需开展多技术多方法探测攻关,包括新技术,如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也可以提高找矿预测效率,从而缩短找矿周期。
成矿理论解决的是“去哪找”的方向问题,技术创新回答的是“怎么找”,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配合工程创新,才能有效提高铀矿勘查效果。
当被问及“十四五”时期铀资源的开发重点时,李子颖表示,从类型上讲主要是北方砂岩型铀矿。砂岩型铀矿可用地浸法开采,矿量相对较大、环境效益好,我国关于砂岩铀矿叠合成矿理论的创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