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 > 正文

聚焦两会丨"稳就业"还须打好"组合拳"

2022-03-07 09:24:04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大,但是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例如国家对新基建、新制造、高端护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就远远超过供给。”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应尽快开展高校学科和专业的现代化改造。“比如,传统的新闻专业需要增加学习新媒体技术的课程;艺术设计类学科需要学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方面的内容,让高校学科设置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人民日报海外版3月5日)

相关报道显示,去年,我国圆满完成就业目标任务。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农民工就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145万人。鲜亮的就业“成绩单”,是打好稳就业组合拳的有力印证。

就业工作关系国计民生。要继续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必须趁势而上,进一步打好组合拳。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保障的重点群体之一。据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帮助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是许多代表委员关心的议题,更是政府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据介绍,近年来,安徽省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台了多项积极举措。比如,就业见习管理制度就取得了良好效果。离校两年内没有找到正式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到各类申报为见习基地的单位实习,让年轻人可以慢慢接触、了解现实工作并逐步适应社会,其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高质量就业对大学生来说,不是指初次就业的工资高,而是要找到合适的岗位、发挥自身的价值。应该培养高校毕业生以到国家建设一线和基层工作为骄傲的意识,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这方面,高校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设置就业、创业相关课程,增加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机会。高校不妨全程跟踪学生实习动态,持续进行管理、教育和辅导工作,比如积极协调企业帮助毕业生留任或推荐就业岗位等,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据报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仍需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要稳定就业,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相关立法,构建健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体系,同时畅通就业维权渠道,加强司法保护。一方面,应当积极推动建立更平等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就业者在求职过程中也要增强维权意识,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就业歧视等问题时,能够积极通过法律途径或社会援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比例大幅增长。有关方面要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

人们注意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通过以兴趣爱好的方式来创造价值,因此,自主创业、非全日制等灵活就业方式,成为新增就业的重要补充和稳就业的新引擎。深入挖掘年轻人参与灵活就业的机会,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搭建灵活就业数据共享平台,促进灵活就业者和企业信息有效对接,实现即时精准的供需匹配是极其重要的服务举措。

还有,时下不少农民工成为了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此类新的就业形态给稳定就业提供了诸多可能,同时也给人们诸多启示。职能主管部门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新就业形态用工关系和纠纷解决、新业态企业劳动保护责任等作出规定,制定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等,为从业者撑起“保护伞”。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