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见企业家|均瑶王均金:预计下半年开始民航呈现恢复态势
2022-03-05 16:19:15来源:澎湃新闻
“依旧乐观看好国际放开与民航业的恢复。”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谈及民航业形势时作出上述展望。
谈及去年航空行业的整体表示,王均金表示,整体而言,在经济大环境以及疫情出行等因素影响下,民航业去年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去年上半年民航整体恢复得不错,均瑶集团旗下的吉祥航空上半年扭亏为盈。但下半年尤其是八月后,随着疫情的散发,各地政策不一导致部分航班临时取消,业务“团团转”。
对于民航恢复时间的预测,王均金表示,“我估计今年下半年开始陆陆续续会呈现恢复态势。如果疫情管控控制得好,市场慢慢放开,加上大众憋了很久的出游意愿,届时还是会有一个量的增长。至于增长得多好,应该说越来越乐观,总之明天会更好。”
均瑶集团董事长 王均金
“让客机腹舱拉货像买机票一样方便”据了解,2020年我国各种交通方式完成的进出口贸易总量中,航空运送货物价值占比达18.3%。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为2.6%,按照民航局规划预计“十四五”期间航空货邮运输量将年均增长7.0%。
航空物流业集成融合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多种服务功能,近几年由于疫情导致货运价格高企,货舱需求巨大,吉祥航空开展“客改货”等业务改变收入来源,而去年上半年整体航空货运运力提升,货运价格有所回落。
“航空业的货运除了全货机以外,大部分是飞机的客机腹舱。目前行业里,客机腹舱都没有数字化管理,定价体系与市场化程度都远远不够。如果客机腹舱拉货能够在不同的代理平台,能和买机票一样方便,建立透明且高效的航空货运数据平台,对航空物流的发展和减排都有好处。”王均金表示。
王均金指出,客机航班定点飞走,而部分航司、机场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市场信息匹配不充分导致拉不满货,不能保障客机腹舱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我认为需要有一个平台,客舱、客机腹舱及全货机都可以平台化、线上化、数字化。”
基于此,王均金在提案中建议建立国家级行业信息系统对接统一标准,由行业主导、航空公司及机场货站协同。并鼓励企业建立开放的航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航空公司、航空货代企业、机场货站、货主等提供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如一键下单的“门到门”服务。此外,还建议为发展模式创新的平台企业提供包括金融外汇、财税、通关等专属政策帮扶。
在参与建设智慧航空物流中,航司主体应当起到哪些带头作用?王均金在专访中表示,航司首先要积极探索智慧化与数字化转型,积极主动地投入研发。“在薄弱环节探索出新的模式,提高收益,给社会带来增量,并能够辐射到行业,这是航司的责任,也是我们吉祥航空需要思考的事情。”
“个人碳积分账户推进建设的空间很大”“当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但从前主要是受政策推动更多,未来应该要转化成市场推动,整个新能源的使用成本、便利程度等都需要重新考虑。”除了聚焦民航业相关的提案外,王均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提出了建议。
据了解,尽管我国已经建立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的双积分制度,基本形成了供给端碳减排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但是在能源的消费端和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节的政策与市场机制仍属空白。此外,新能源购车面临补贴退坡,在此形势下,如何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王均金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用户公共数据平台,为每个新能源汽车用户建立一个碳积分账号,完整记录用户的充电和电动化出行数据(不涉及个人隐私信息),逐步建立个人碳积分的核证交易机制,让个人碳积分可以进入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
此外,王均金还建议,配套制定出台个人碳积分的碳普惠鼓励政策,如在个人的年度汇算清缴中,参照抚养未成年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租房等减税方式给与减税支持。同时引导和鼓励全社会的各类企业参与碳普惠激励,对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碳积分通过积分兑换、产品打折等方式给与激励。
“如果建立个人碳积分,企业也可以推出鼓励,比如你的积分多少,我卖机票给你打折,你有这个积分,我给你再降5%。”王均金举例道。
将新能源汽车的碳积分对个人的生活进行激励,未来做到真正结合还有多远?王均金在专访中表示,“个人碳积分账户的推进建设,目前我们是有条件去做的,空间很大。但当然,国家首先要有大方向的行动,企业再进行规则的制定等。建账户体系以后,未来可能还会带来新的金融模式和业务模式,可以促进其他行业发展。”
尽快建立益生菌食品国家标准今年1月,幽门螺杆菌概念股引爆市场,均瑶集团旗下均瑶健康也有相关布局。
王均金表示,海外益生菌的研发体系与菌种专利数等相对我国而言比较多,但不同国家国民体质不同,因此国外改善肠道的菌种不一定适合引进国内。此外,中国现在的益生菌研发体系整体比较分散。“最关键的是,国内益生菌产品没有明确的标准,应该定义为保健品还是食品或是其他品类的标准并不完善,这对我国益生菌产业发展是不利的。”
“市面上的益生菌,出厂到进入市场中, 活菌流失的过程由谁去检测?如何监管?在合理合规不夸大的基础上,是否能够突破限制对功能进行正确表达宣传?在这样的背景下规划益生菌产业发展,建议以益生菌食品为突破口,在一般食品与保健食品之间,建立机能性食品标准。此外,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体系是我们需要的关注点。益生菌功能宣传等行为的规范和限制也需要在标准体系中有所呈现。”
标签: